鄭明吉談如何成為成功的養(yǎng)鴿人
來源:中信網臺灣強速鴿舍
發(fā)表時間:2013-12-03 8:04:25
瀏覽數(shù):673
轉到我空間 分享到隨寫
鄭明吉談如何成為成功的養(yǎng)鴿人
2013-12-2 10:23:23 來源:臺灣強速鴿舍
已閱讀6066次
吉林小金:鄭先生您好,想請教您個問題,不好意思。我很喜歡強速鴿舍的鴿子,能不能問您怎樣成為成功的養(yǎng)鴿人,我引進強速鴿舍什么樣的種鴿會有好的成績?我也買了很多鴿子,花了很多的錢,還不如買一只鴿子,走了很多彎路。我看了您寫的文章,有了啟發(fā),還不如買一只好的鴿子,您能告訴我怎樣養(yǎng)好鴿子,能幫我嗎?我現(xiàn)在還不能引您的鴿子,因為還沒有機會,不好意思,有機會一定去,謝謝鄭先生。
你好:你問到如何成為一個成功的養(yǎng)鴿人?這真是個好問題!雖然問題很籠統(tǒng),千頭萬緒,但我會盡量讓你明白。
首先,你必須建立一個優(yōu)質的種鴿陣容。賽鴿的成功最基本的三大要素:種、養(yǎng)、訓是缺一不可的。而把“種”放在這三要素的第一順位,自然凸顯出其重要性。因為從過去數(shù)十年來成功的經驗中,我深深體驗到:在同一個教練(包括我自己在內),正確而良好的管理下(請牢記:良好的管理之下,再來論斷才有客觀性。否則,你永遠不知道是人出錯或是鴿子笨?),鴿子飛出的成績也會不同,可見在相同的管理條件下,勝負是取決于賽鴿自身的能力不同。數(shù)十年來,我看過無數(shù)的鴿子,包括我自己的和其他熟識鴿友的鴿子,其中能在臺灣嚴苛的五關綜合賽事中,脫穎而出并進入綜合前十名的鴿子,往往也是身體各部分條件和結構最好的。妙的是:盡管血統(tǒng)來自不同的品系,但卻在外在結構上有些許共同性。所以我才會不斷地告訴鴿友們,要從“正確而客觀地認識鴿子”這門學問下功夫!對我自己而言:“從最好的血統(tǒng)家族中,挑出最好的個體”,這個原則永遠不變!
二是養(yǎng)的部分:你必須建造一個合理的鴿舍。好的鴿舍并不一定要豪華,而是永遠保持干燥、冬暖而夏涼、不過度通風或完全不通風,必須可以因氣候不同做調節(jié)、日照恰當?shù),鴿舍內飼養(yǎng)的密度也不可過高。
養(yǎng)鴿子的最低要求是:規(guī)律;飼料的內容必須因時而異。休閑期給予清除飼料,配對期則改為營養(yǎng)飼料。公鴿和母鴿平日需要的飼量也不同,尤其是母鴿,喂飼過量造成肥胖,長期下來可能導致不下蛋或下蛋困難;長期喂飼不足則造成營養(yǎng)不良、骨架越來越弱,活力盡失的種鴿是生不出正常的幼鴿的。我?吹絻鹊伉澯寻驯荣慀、種鴿、公母鴿都一起混養(yǎng),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。我對自已的要求是:種鴿永遠要保持(剛剛好)的狀態(tài)!
比賽鴿養(yǎng)不好輸一季,種鴿養(yǎng)不好輸十年,重要性不言可喻!
再來,養(yǎng)鴿者要不斷地充實自己,切確地去觀察鴿子,充實自己養(yǎng)鴿的知識。對營養(yǎng)成分的了解,鴿子疾病的癥狀與治療的方式,這都是基本的。觀察鴿子,從鴿子的行為舉止、活動表現(xiàn)等,去體會鴿子的情緒、狀態(tài)、健康等,這樣才能掌握鴿子的全面性,并養(yǎng)育出一群健康且強壯的鴿子。
三是訓的部分:這部分是針對選手鴿而言。幼鴿的離巢不必太早,也不可太晚。太早離巢,怕幼鴿尚未發(fā)育完成,營養(yǎng)供給缺乏,造成發(fā)育不良;太晚離巢,幼鴿的獨立性不夠,將來也難有大將之風。因此,大約在23-25天左右離巢,最適當。
離巢后的幼鴿,要先教會喝水、吃食,并讓其熟悉新的環(huán)境。兩三天后就可以教幼鴿如何進出,學會了進入鴿舍,才可以讓幼鴿出到戶外。教乖期的幼鴿并不需要強迫飛行,這個時期的幼鴿要認識鴿舍環(huán)境、學習飛行技巧等,而且,有些幼鴿這時也會開始換羽了,因此讓鴿子自由活動、活動筋骨就可以了。就算會飛行了,飛行時間也不久。強行驅趕,也只是造成鴿子亂棲息,一旦養(yǎng)成習慣,會是將來操訓期的大麻煩;同時,過早強制飛行的幼鴿,換羽也會相對遲緩。
飼料的喂食,以少量給食,讓鴿子有搶食的習慣,才不會有挑食的情形產生,慢慢喂,直到鴿子吃飽。當大部分(九成)的鴿子都吃飽了,就可以停止喂食了。而飼料量以晚餐喂飽,隔天早上則減半喂食,因此飼料量并不會固定,但絕對不可以有剩食的情形發(fā)生。你會發(fā)現(xiàn):鴿子的食量是隨著天氣變化、運動量等因素而變化,且鴿子的食量會越來越大。在這個階段,也該實施公母分棚的工作了。
幼鴿的自由活動期大約一個月至一個半月,過了這段時間,鴿子的發(fā)育也都大致上完成,體能也比早期好。這時的幼鴿,或許身上的羽毛掉得七零八落,但是已經有“年輕人”的樣子,舍外的飛行也有十幾二十分鐘了,甚至也會結群飛行了。這時期的飼料也需要開始調整了,要慢慢增加換羽飼料的比例。鴿子的活動時間也不再是自由活動,一天一次或是兩次的飛行,等全部的鴿子都回來后,就必須將鴿子叫進鴿舍內喂食,不進舍的鴿子就讓其饑餓,等下一餐再吃。幾次之后,鴿子就能全部進舍,也養(yǎng)成鴿子進舍的規(guī)矩。
當換羽飼料慢慢增加的同時,鴿子舍下的飛行時間也可以慢慢地增加(因為鴿子的體重也變輕了)。當鴿子可以飛行到一個小時,也就是鴿子可以進入舍下操訓期了。
舍下操訓期,早晚都必須要飛行,飛行時間大約60—90分鐘,甚至更久,視其體能而定。重點是:培養(yǎng)鴿子的基礎體能,加強鴿子的飛行技巧。在家飛階段,我習慣早晚固定時間喂養(yǎng)鴿子,因此放飛的時間就必須往前推算。例如:早上八點喂食,如要讓鴿子飛一個小時,就是七點放飛;如果六點半放飛,就是鴿子飛90分鐘。一旦養(yǎng)成習慣,鴿子身上的生理時鐘會很準確,到時間了,鴿子就會回來,不會在外與其他鴿群混飛。
操練期可以維持大約一個月至一個半月,過了這段時間,鴿子就會有厭飛的情形。因為舍下飛行對鴿子而言已不再新鮮,此時的鴿子也發(fā)育完全了,羽毛都換好了,慢慢有發(fā)情的現(xiàn)象了。這個時候我們就該把鴿子進入訓放期了。
鴿子要首次訓放的前三天,我們可以把喂食的飼料量減半,當然舍下的飛行時間也不必強求。這算是一個準備動作,目的是讓訓放的鴿子趕快回家。一開始的訓放,距離不必遠,從5—10公里開始,一天一次就可以,下午就讓鴿子自由活動,紓解緊迫的壓力。幾次之后,距離就可以慢慢拉長(當然飼料量也要慢慢增加),當鴿子都完全適應了,飼料量也回到正常量了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下午鴿子的飛行時間也增加了。
訓放的方式,短距離以群放為優(yōu)先,你可以放飛鴿舍的四個方位(東西南北),讓鴿子明確知道鴿舍的方位;過了80公里,以小群(3-5只)訓放為主,訓放以扇形方式選擇地點。訓放的地點,盡量選擇空曠、無障礙物的地方。鴿子放飛的方向,請選擇面風的方位;鴿子逆風起飛,會飛得高;順風起飛,很容易失事(撞電線)。
正常的鴿子,一天以三到四個小時的運動量為標準。一般鴿友都以距離來看鴿子的運動量,這是不標準的,以飛行時間來看才是正確。一天三到四個小時的運動量,絕對不會傷害到鴿子,也不會過度疲勞。若是早上飛一個小時,當然下午就可以飛二個小時;若是早上訓放飛了三個小時或以上,下午就可以讓鴿子休息。
你一定要記得:鴿子訓放的次數(shù)越多,鴿子的頭腦就會越精明,而且整體的鴿子體能會越趨于一致性。健康的鴿子,越訓越強壯,就像是奧運的選手,平時不斷地加強訓練,到了比賽就能把自己最好的表現(xiàn)拿出來。若是不健康的鴿子(或是種鴿體質不佳所生的幼鴿),會越訓越差,不僅跟不上健康的鴿群,甚至會有迷飛的現(xiàn)象。因此,訓放期一定要充分了解鴿子的狀態(tài),把健康、體能好的鴿子放在同一群,體能跟不上或是虛弱的鴿子,則需要適當?shù)男菹,不必勉強外訓?br />
目前內地的比賽以500公里為主,我建議鴿友外訓至少要訓到200公里,如能訓到250公里或是300公里,當然更好。但訓練絕對不是以長距離為主,而是150公里內的訓練。一旦訓過了200公里,就可以一周內兩次的兩個小時以上的飛行訓練,其余在二個小時以內就可以了。
比賽鴿的飼養(yǎng)是最靈活的一部分,而且所有的階段進行,都是在鴿子健康的基礎上進行,按此程序養(yǎng)出來的選手應不致于太差。
以上是能以文字表達的,我都說了;其他無法以文字敘述的部分,只能靠鴿友們自行觀察,隨時修正微調了!
以上說了這許多概念,希望能幫你建立正確的觀念。但是我還是必須誠實地告訴你,沒有第一個要素:“種”,一切都會回歸到“零”!而“養(yǎng)”和“訓”不到位,則是扣分。
(另外,由于你的問題也是大多數(shù)鴿友的問題,為了讓大家都能分享我的觀念,故把你的悄悄話取消,望海涵!
至于買鴿子一事,就順其自然、看緣分吧。)
免責聲明:本網凡是由用戶發(fā)布的文字、圖片、音視頻等資料,其真實性、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信息發(fā)布人自行承擔,并負法律責任。賽鴿資訊網不提供任何保證,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。